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好康插播】「GoingBus」,提供價格近乎對折的影音平台帳號合租服務 <<了解更多>>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好康插播】「GoingBus」,提供價格近乎對折的影音平台帳號合租服務 <<了解更多>>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精細化營運一直強調要做到「千人千面」,
意指每個用戶進到網站時,
看到的資訊、收到的訊息、呈現的方式都是為他量身訂做的。
這點目前做的最到位的多屬於內容產業,
例如Youtube、Neflix和電商網站,
透過演算法,
他們的AI可能比你自己還了解你的喜好。
除了內容做到千人千面外,
當然價格上也會希望在同一項商品上,
每個人都能付出他所願意付出的最大金額。
上述這點走在前線的可說是亞馬遜(Amazon),
他們使用「動態定價」,
就是跟機票和住宿一樣。
讓商品價格受不同因素影響而隨時浮動。
但這樣的做法一來企業背後需要有強大的技術做支持,
二來不見得每個產業都能這樣搞,
萬一弄得不好,
後續引發的消費糾紛與公關危機也是很難收山。
因此因此,
這篇文章分享了非常棒的訂價策略,
可以用我們都熟悉的營運方式讓用戶支付不同金額。
以下引述原文(有👉是我額外解釋):
「發放優惠券和多種複雜玩法是區分不同支付能力用戶的最佳方式,還是剛才上面的一件衣服成本價50元,A願意出100買,B願意出200買,C願意出300買。
方法一:最老實的方法是定100,這樣可以賺150。
👉 A、B、C都願意買,所以各賺50,共150。
方法二:如果注重品牌,可以定價300,那麽可以賺250。
👉只剩C買單,因此扣除成本50後,賺250
方法三:如何可以同一套衣服讓A出100買,B出200買,C出300買,這樣就可以賺450。
問題就變成了——>如何讓用戶拿出他們願意拿出的最多的錢去買?如何讓用戶暴露預算?
方法=發放優惠券和多種複雜玩法。
100A:會提前半個月來收集優惠券
200B:會在活動當天提前收集消費券
300C:預算300的用戶根本不關心優惠活動,也不願意付出時間成本,隨時想買就買
收益=最大化收益成本,吃下所有用戶最大能付出的成本」
👉這邊意思是,定價定300,但銷售前半個月開始做宣傳與優惠活動,舉例來說:第一週發折價券100,第二週再發一次折價券100,這件商品最多可折抵兩張折價券,如此就能利用用戶對於「時間成本」認知的不同而達成收益最大化。
用這樣的角度來看待優惠活動時,
相信對於後續的營運規劃就會有更全然不同的感受,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