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好康插播】「GoingBus」,提供價格近乎對折的影音平台帳號合租服務 <<了解更多>>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這幾天和朋友聊一個話題,
他說他們部門在結算上月活動預算支出,
發現支出相當不合理,
一研究才得知是某檔活動玩家不但參與度高、且完成率也高,
導致最後結算時預算超支,
正愁著怎麼跟老闆交代。
其實這是營運上很常犯的一個疏失,
就是習慣關注「落後指標」,而非「領先指標」。
所謂的「落後指標」指的基本上都是最後的結果,
例如:營收、預算花費、客戶滿意度等等,
也就是當你知道上述這些數據時,事情已經發生且無法再挽救。
而「領先指標」則是幫助我們對落後指標做事前預測,
例如:
●營收的領先指標可以是流量、付費人數、付費率,當上述任何一個領先指標出現問題時,就能提前推估後續營收不會太好。
●預算花費的領先指標可以是參與人數、完成率等,當發現參與人數或完成率比過往高時,就能及早知道預算有可能會超支。
附帶一提,
領先與落後指標是相對關係,
而非絕對關係,
營收相較於利潤,
那營收就變成領先指標。
因此,
數據的拆解,某種程度來說就是在挖「領先指標」,
例如:
流量的領先指標會是留存率,
留存率的領先指標可能是要在7天內加入10個好友,
而「7天內加入10個好友」這個領先指標就是我們所謂的「Magic Number」
(可看延伸閱讀)
最後舉一個可能沒那麼恰當的例子,
當我在寫這篇文章記錄心得時,
腦子裡想到的是印尼獅航空難,
當時的調查報告提到,
這起空難有有9大失誤,
只要任一項失誤避免,
其實就能夠阻止這起悲劇。
其實那些失誤何嘗不是種領先指標,
只要有人能對任一個領先指標提前干預,
或許就不會有這起悲劇。
「事出必有因」,
當營運都能關注領先指標時,
很多事情就能提前被預測並即時做出反應,
營運人員應該都要具備這樣的能力才是。
================
隨時關注我的粉絲團,
不定時提供遊戲資訊與心得。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9i543/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好康插播】「GoingBus」,提供價格近乎對折的影音平台帳號合租服務 <<了解更多>>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