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天就要迎接令人期待的連續假期,
分享一下這幾個月跟著公司從0到1制定OKR的心得。
都是個人心得,僅供參考。

先前我有分享過一篇文章,
文章提到其實KPI就是OKR,
只是說法的不同而已。
(見延伸閱讀)

但坦白說,
不管是不是說法不同而以,
其實大家對於KPI和OKR普遍的認知還是對其各自有不同的理解,
大致上可以這樣區分。

●KPI是「結果導向」,以「數據」為主。
例如:Q1需要達成累積營收1000萬,然後再丟給各部門去想辦法如何「瓜分」掉這1000萬,可能A產品背700萬、B產品背300萬,大家開始想辦法從各自產品內「榨」出錢來。

●OKR是「過程導向」,以「目標」為主。
例如:Q1的目標是讓玩家願意分享我們的遊戲,然後各部門去思考如何達成這個目標,以及如何檢核是否已經達成這個目標。

不要小看KPI「結果導向」和OKR「過程導向」的影響力,
這兩者都是提供給人們底層思維邏輯,
幫助我們從另一個維度思考問題。

有一句話說的很好:「思考影響行為、行為影響結果。」
不管是個人或是企業,
想要獲得不同的結果或是工作模式,
那思考模式就必須先改變。

過往我們接受到KPI的指令時,
可能最直覺的想法就是「我要做到什麼?」,
為了填補實際與KPI間的營收缺口,
滿腦子可能都是賣、賣、賣,賣出更多商品;推出更多活動。

但能不能達成KPI,
大家心裡都沒個底,
因為現實的商業世界中,
大多數營運工作已經不是工廠上的流水線,
可以簡單用「時間 * 產出」來精準預測出結果,
因此在KPI的高壓下,
常壓的營運人員喘不過氣來。

而OKR則比較像是「我要做好什麼?」
面對公司目標時,
去思考究竟做好、做對什麼事情可以達到這個目標,
因此和主管或老闆討論時,
就不會是你100萬、我200萬,秤斤秤兩的討價還價,
而是雙方去思考究竟提出來的方案是否與目標一致,
如果雙方都同意這個方案後,
再去擬定衡量這個方案是否完成的關鍵結果(KR)。

不管是KPI還是OKR,
我認為會失敗的原因可能有三個:

1.KPI和OKR混在一起用

表面上說是推行OKR,但訂出來的目標(O)全是KPI,導致不訂還好,越訂越慘,可能原本KPI只要看一個數字就好,變成OKR後,反而要看N個數字,多頭馬車下,自然每件事情都幹不好。

2.公司沒有好好貫徹

可能原本說好要推行OKR,結果在執行過程中卻沒有貫徹OKR的精神,時不時混入了KPI的管理方式,最後就跟第1點一樣,全部混在一起變四不像。

3.死盯著落後指標

這可能是我們最常犯的錯誤,
常把營收做為最後的績效檢視,
但偏偏營收就是一個落後指標,
當你的營收出事時,
可能事前就已經反映在玩家客訴量、滿意度分數、產品BUG數、玩家遊戲次數、平均遊戲時間等

拼命盯著結果已經發生的落後指標來思考問題時,
可能導致大夥全都落入了見林不見樹的迷霧內。

最後做個結論,
不管是KPI還是OKR,
都沒有對錯之分,
因為這些只是管理工具、思維模型,
能不能用的順、用的好,
其關鍵要素永遠在於人。

祝各位新春連假愉快,單抽都能開金卡!

延伸閱讀:【文章分享】「KPI」與「ORK」到底有啥區別

================

隨時關注我的粉絲團
不定時提供遊戲資訊與心得。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9i543/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檸檬果糖 的頭像
    檸檬果糖

    玩遊戲不難 ● 做營運好難

    檸檬果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