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營銷觀察】為什麼哈利波特要翻拍?一場長線 IP 的商業活化計畫

上週新聞提到由 J.K. 羅琳的奇幻魔法小說改編,
HBO《哈利波特》原創影集系列,
官方公開了三位主要角色「哈利波特」、「妙麗·格蘭傑」以及「榮恩·衛斯理」的演員人選。

新聞出來後蠻多討論是集中在選角上,
像是飾演妙麗的 Arabella 和飾演石內卜的 Paapa 都是非裔演員;
又或是這三個小童星人生將迎來巨大轉折等等。

而其中有一篇文章看了最有感,
是從商業角度分析為什麼哈利波特要翻拍成影集。

 

哈利波特書籍在 1998 年美國出版後就成為現象級作品,
系列作共在超過 200 個國家出版,
翻譯成 80 種語言版本,
2018年時總銷售量超過5億,
成為世界上最暢銷小說。

書籍是我那個年代在看的,
年輕世代則多從電影上認識這個 IP,
其系列電影總票房超過 77 億美元。

也因為書籍與電影如此賣座,
自然在這 20 年間相繼推出非常多哈利波特相關商品,
像是衍生電影書籍、遊戲、巡迴展覽、模型公仔、音樂、桌遊、教程、主題樂園。

尤其是主題樂園,
這可是鉅額投資,
像東京哈利波特影城也才在 2023年 6 月開幕,
非常的新。

因此簡單來說,
哈利波特這個 IP 已經從純文學作品,
擴張成為跨影視、遊戲、樂園、實體娛樂、周邊授權、粉絲經濟的完整商業帝國,
形成非常完整的 IP 產業鏈。

回過頭來再講哈利波特為什麼要翻拍大家應該就明白了,
因為要刺激這個 IP 活絡,
持續吸引年輕世代的關注,
才能讓整個生態川流不息。

所以這 25 年間才能看到哈利波特 IP 以不同風貌呈現在眾人目光,
掃蕩全球粉絲的荷包(?)

另外,這次的翻拍也能看到一些小細節,
像是選角採用非裔是刻意迎合歐美文化與政治正確,以拉攏更多族群與討論聲量;
而改用影集方式呈現是比起電影更適合慢速鋪陳原著內容,以延長商業壽命。

雖然上述策略不知道會不會變成反效果,
但這些變化背後隱含的脈絡是值得細品。

最後,
要能夠打造出一個 IP 非常不容易,
而能夠把 IP 做到永續經營更是難,

●東京哈利波特影城 - 一場沈浸感十足的線下饗宴

================

隨時關注我的粉絲團
不定時提供遊戲資訊與心得。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9i543/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檸檬果糖 的頭像
    檸檬果糖

    玩遊戲不難 ● 做營運好難

    檸檬果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