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IXNIO-1365977-2280x1284.jpg

【營運文章分享】運營是精細化運營過程中的魔法數字

很多公司都會提到「Magic Number」,
先前我也在思考有沒有可能「Magic Number」其實是「倖存者偏誤」?

 

意指過於關注留下來的人做了哪些事情,
但這群人本來就是願意使用產品的用戶。

 

這篇文章給了我一些啟發,
內文提到:「一個無意識或者嘗試性的舉動在不經意見觸發了顯著的數據增長,帶來的可能是用戶會員轉化率提高、用戶註冊量顯著上升、用戶留存度大幅上升等。

因為調整某個關鍵值數字達到顯著的數據增長的事情,這個關鍵benchmark就是我們本章節要講的魔法數字( Magic Number)的概念了。」

 

文章內舉了一些例子,例如:

●Facebook發現10天內添加7個好友的留存率高;
●Linkedin的留存用戶特徵是,是一周內會添加5個好友;
●Dropbox裡使用了1次Dropbox的用戶,會成為更活躍的用戶。
●uu跑腿在用戶是使用下單5/6之後,就會自動養成下單習慣。
●滴滴打車連續用了7天,第八天出門,依然想打車的慾望很強烈。

其實如果仔細觀察,
這些例子的特徵都指向同一個地方-「讓用戶體驗產品核心功能」。

 

-臉書、Linkedin是社交工具,就是先推薦你可能熟悉的人,好讓你能開始體驗其功能;
-UU跑腿就是先給你優惠券鼓勵你做第一次下單(蝦皮來台灣時,還直接免運費,用戶用的開心,後續要運費了,大家也離不開);
-愛奇藝的6分鐘免費看,先不管是幾分鐘,光免費能看一些片段,就是直接讓用戶體驗到產品核心功能。

 

因此閱讀完整篇文章後,
姑且不論「Magic Number」存在與否,
但至少能比較肯定的是,
透過產品UI/UX調整、營運的干預讓用戶能盡快體驗到產品核心功能是必要的,
而到底要體驗幾次才能讓用戶留存或轉換達到最高,
就需要透過後台數據的觀測與分析來取得一個平衡點(畢竟體驗也是要成本)。

 

最後,
文章還有舉許多關於「Magic Number」的例子,例如:
●21天習慣養成周期
●裂變用戶為啥是2/3個好友
●UU跑腿下單5-6單
●Twitter,多挑選5-10個用戶關注
●GaGa國際社交工具,11句開始
●德巴赫牛奶館,4次進店
●愛奇藝,6分鐘免費看

 

可以邊看邊思考自己負責的產品核心價值究竟是甚麼,
目前現況有沒有讓用戶獲得足夠的體驗,
從這思考點出發,
或許可以在產品優化或營運規劃上帶出更多新點子。
(這邊的產品不是指手遊,坦白說,遊戲已經把體驗這件事情做得很極致了)

 

以上是我對這篇文章的閱讀心得,希望對你有些幫助。

================
隨時關注我的粉絲團
不定時提供遊戲資訊與商業心得。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9i543

arrow
arrow

    檸檬果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