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好康插播】「GoingBus」,提供價格近乎對折的影音平台帳號合租服務 <<了解更多>>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關於反饋感

前陣子逛商店無意間看到洗碗手套,
當時覺得還頗便宜就買了下來。

會想買的原因也很簡單,
因為在洗碗時,
會覺得瓷碗用久了總有些邊邊角角的小破損,
如果沒注意去劃到可能會有受傷的風險,
另外碗沾滿了洗碗精時也滑不溜啾的,
如果沒抓好可能就會有鬆脫掉落危險,
至於冬天洗碗更不用提,光碰水就想死。

整個評估下來,
覺得買個洗碗手套似乎可以杜絕上述缺點,
因此在日本逛街時看到順手就買了。

但實際使用時,
現實和想像仍有段不小的差距,
洗碗手套最大的缺點在於「#反饋感」消失了。

通常我洗碗時會判斷一個碗乾淨與否無非兩種方式,
一種是洗碗過程中有沒有起泡,
一種是沖洗過程中有沒有那種色色...不是,是「澀澀」的感覺。

但洗碗手套偏偏把這兩個都杜絕了,
手套沾了洗碗精後並不太會起泡,
又或者是洗了兩三個碗後就沒泡泡了,
如果不繼續加洗碗精會開始懷疑到底有沒有洗乾淨,
如果繼續加洗碗精又會覺得平常這些碗量按一次洗碗精就搞定,怎麼搞得現在要按好幾次。

另外沖碗時也是,
戴上了洗碗手套後,
因為阻絕了和碗的直接接觸,
也擔心手套上是不是有殘留的洗碗精
所以完全不知道到底有沒有沖乾淨。

如果脫掉手套沖水,
又覺得那前面帶著洗碗是在洗心酸。

總之短短洗碗的 15 分鐘,
內心的小劇場上演了好幾齣,
因此洗個一趟下來,
毅然決然地放棄洗碗手套,
重回菜瓜布懷抱,
那個起泡量和最後的沖碗都給我滿滿安心的反饋感。

反饋感是很重要的事情,
▌牙膏不見得要起泡,起泡是讓你覺得有刷乾淨;

▌漱口水不見得要沁涼,沁涼是讓你覺得有在清潔口腔;

▌電動車引擎是可以無聲的,引擎聲讓駕駛的行走感覺更有安全與駕馭感;

▌遊戲的即時反饋也是讓你腦內不斷分泌多巴胺,鼓勵玩家一玩再玩;

▌人際相處間最惡毒的不是惡言相向,而是對方採取冷戰,無視你一舉一動。

生活中充滿了反饋,
有了這些反饋,我們在食衣住行工作社交上才有了目標與方向感,
一但沒有反饋,人們將無所適從。

#不就是洗個碗而已廢話那麼多

================

隨時關注我的粉絲團
不定時提供遊戲資訊與心得。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9i543/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好康插播】「GoingBus」,提供價格近乎對折的影音平台帳號合租服務 <<了解更多>>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arrow
arrow

    檸檬果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