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一位朋友跟我說他離了職,

準備挑戰不同產業,

一開始聽到其實蠻訝異的,

因為他目前公司待遇不錯、工作內容也穩定,怎麼好端端的突然想離職呢?

他擺了擺手跟我說,

現在的公司待遇雖然好,但因組織文化關係,導致工作內容過於空轉,既不能為公司創造價值,也不能幫助自己進一步提升,

每天上起班來總是不踏實,總有感覺要被市場甩開的危機,

現在剛好有個機會可以到不同產業磨練身手,

雖然得承受些風險,但左思右想下,仍覺得應該要把握機會過去磨練自我,讓市場給自己打個分數。

 

聽完後不禁讓我有了些體悟,

其實這職場上大體存在著兩種人,

一種人希望自己工作穩定不變,最好就這樣妥妥當當領一份薪資,做好自己份內工作,然後準時下班,回家追劇放鬆,小日子過得清閒無憂,

另一種人則是汲汲營營,不斷挑戰自己為己任,哪裡有火就往哪邊跳,即使傷痕累累,如果能帶走點甚麼離開,那倒也欣然接受、甘之如飴。

 

這兩批人,很難定義誰對誰錯,無非就是對於生活、工作、與自我成長的價值觀不同,

但我認為,如果想在現今社會中生存下來,隨時具備危機意識總是沒錯的。

為什麼呢?

 

因為現在的市場變動得更劇烈,

今天你認為萬年的產業,明天可能整個產業鏈條更替,

今天你認為百年的企業,明天可能瞬間瓦解崩塌殆盡,

今天你認為穩定的職務,明天可能就準備被機器取代。

 

因此,能獲得穩定的關鍵要素,是在於你的能力與態度必須不斷與這個市場匹配

打個簡單的比方,

整個市場就像是台高速行駛的列車,

如果今天你身在其中,那麼你就感覺不到列車高速行進所帶來的威脅與速度感,此時的你是處在相對穩定的狀態中,

如果今天你是身在月台之上,想必那呼嘯而過的速度會壓著你喘不過氣來,頻頻後退。

 

如果能夠理解我上面打的比方,

那我想你應該就會開始跟我一樣理解我那朋友說的話,

其實他才是追求穩定的人啊!

就因為他要不斷追求長期的穩定,

因此他必須死嗑著自己搭上那部名為「市場」的高速列車,

如果今天他稍微喘口氣,下站休息一下,

很有可能就再也搭不上這班列車而被遠遠甩在其後,

在職場上越想獲得穩定的人,往往是最具有危機意識的人。

而那些不具備危機意識的人,即使現在看似安穩,但其實周遭早已危機四伏。

 

以前我們看到那些有錢人還在拼命工作,

難免會起一個念頭就是「都那麼有錢了還那麼拚喔!」,

但其實這裡有兩個邏輯上的錯誤:

第一:他們是因為那麼的努力拼命,才會有錢,才有今天的成就(大部分啦~富二代那種不討論)。

第二:他們之所以現在還那麼拼命,就是為了守住他們目前在該領域、該產業上的優勢,不讓其他競爭者追過,

所以回頭想想,

最可怕的不是比別人笨,而是那些聰明的人、有錢的人,活得比我們還認真、更努力,

這樣日積月累產生的落差,很有可能我們終其一生不管付出多少代價都已經彌補不回來!

 

當然這樣舉例不是要我們直接放棄,

把自己跟那些富翁拿來相比,這樣瞬間就矇了,甚麼事情也幹不成,

而是把自己當作起點,把握當下,從現在開始每天追求一點小進步,

心思上的進步

體能上的進步

職能上的進步

隨時做好挑戰市場與被市場挑戰的準備,讓自己越來越好。

 

最後,借用點經濟學的概念來做個總結,

經濟學中有「存量」、「增量」的概念(自己google啦~我就不補充了),

如果放到職涯當中的話,這兩個詞我們可以這樣解釋:

「存量」是如何利用你現在優勢來發揮價值
「增量」是如何透過學習持續累積你的優勢

因此,我們在職場中不能緊抱著「存量」而忽略了「增量」,

因為「存量」是會隨著時間、隨著事件流逝,

必須不斷尋找「增量」、擁抱「增量」,才能讓「存量」越來越豐厚,

職涯最終才能達到長期穩定的狀態。

 

================

隨時關注我的粉絲團,

不定時提供遊戲資訊與心得。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9i543/

 

arrow
arrow

    檸檬果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